恢复水面1.8万亩
坝上初冬,干涸6年之久的安固里淖碧波荡漾,1.8万亩水域面积像一面巨型镜子映衬着张北如洗的碧空、林立的风车。
安固里淖恢复水面、天鹅等多种珍稀物种重现身姿,标志着张北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初见成效。近日,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命名108个县市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张北县名列其中。
今年9月20日到22日期间,张北县平均降雨量达35毫米,其中二泉井乡高达60多毫米,使全县之前干涸的淖湖全部蓄上了水。水利部门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发现安固里淖蓄水面积达到了18185亩,最深处50到100公分。该地区年平均降水只有200多毫米,今年降雨量大增,比往年多出70到80毫米。安固里淖恢复蓄水有多种原因,降水较多时其主要原因之一。
安固里淖,位于张北县城西北约30公里。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湖水最多的时候,湖面长46公里,宽21公里,深4米到7米,湖畔草原面积23万亩,素有“坝上明珠”之称。这里水草丰美,鹅雁栖息,从辽、金到元代,一直是皇家游猎、避暑胜地。清代,这里成为张库大道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
安固里淖,蒙古语意为有鸿雁和水的地方;该淖又称鸳鸯泊,是鸟类栖息迁移的重要生活地。
据史料记载,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夏季野平草深,湖面广阔,天上有成排鹅雁在飞翔,地上则绿草无际,鲜花盛开。大淖旁边,就是历史上通往漠北的驿路。
安固里淖由于湖面大,湖边水草肥美,曾经被用于屯兵。辽圣宗时,在此还设有行帐,是移动的官署。据辽史记载:“其南伐点兵,多在千里鸳鸯泺”。
到了近些年,安固里淖的旅游资源更是被得到充分的挖掘。每逢夏天来临,大型游船环淖旅行、乌篷船漫游、脚踏船戏水、冲锋舟破浪等众多水上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人。而冬季的大型冰雕、马拉冰车、冰帆、冰上摩托、滑雪等项目,更是一改北方旅游季节短暂的遗憾。
2004年冬季,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位下降等多方面原因,安固里淖彻底干涸。与安固里淖类似的原因,张北境内约有一半淖湖也先后干涸。直到今年9月,干涸了6年之久的安固里淖才恢复蓄水。
多原因造成干涸
安固里淖是张北最低点,湖水主要靠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有安固里河、黑水河、大图圈河、台路河等季节性河流汇人,排泄主要通过垂直蒸发,属内陆封闭型湖泊。
1980年统计显示,流域内有大小淖泊51个,安固里淖为最大,面积约60kM 2,水面47.6km2,水深4mqr.
安固里淖地处鸟类迁徙的必经之路,可能是鸟类迁徙过程中东北亚一澳大利亚之外新的通道,鸟类资源丰富。每年的4月和11月有上万只小天鹅在此栖息停留,夏季有大量的蓑羽鹤在此生活繁衍,为国内外所罕见。据初步调查,发现记录的鸟类有87种,有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鸟类19种。候鸟较多是该地区鸟类资源的主要特点。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3种:有东方白鹤、大钨、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蓑羽鹤、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16种。除此还有当地特有冷水鱼种高背却鱼,肉质细嫩,经济价值较高。
有水的安固里淖带给人们所有的一切是美的。但是,仅仅是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从10万亩的水域面积就锐减到不足千亩,直至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一望无际的烟波浩渺的水面被十万亩盐碱干涸之地代替。
安固里淖为什么会干涸?有专家认为,坝上地区连年干旱,年均降水量不足350毫米,是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主要原因。此外,该区近几年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大量抽取地下水浇灌菜田,使地下水位下降,加大了地表水的入渗量。安固里淖流域内的河流多发源于坝头,多处泉水随着植被的破坏而干枯。于是,连年的干旱和近几年大量消耗地下水使得包括安固里淖在内的许多淖消失了。
坝上地区干早少雨,水资源极度短缺。生活、畜牧、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水资源消耗已严重超载,应在各个环节加大节水力度,生活上要号召节约用水;农业要实施节水农业,要严格控制井的数量和打井位置,并实施滴灌、喷灌等节水措施,减少用水量,以保障生态用水的需求。近年坝上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年开采地下水量已超出补给盆,地下水位较1998年前已下降4-10m,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安固里淖的水危机。安固里淖上游主要供水通道黑水河已被黄盖淖水库截断,这意味目前安固里淖的主要水源供给途径已失去,仅靠周边降水径流补给是难以维持的。扣除当地用水、植物蒸腾和自然蒸发外,人淖水量已很小。
坝上地区分布着众多大大不一的淖泊,是河北及京津上游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固里淖是其中面积最大、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个,建立安固里淖湿地自然保护区,对于整个坝上地区的湿地保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早在两年前,张北已向省政府提出建立安固里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请示。
“生态立县”见成效
“没有来得及采取任何措施,十多万亩的淖泊在短短时间内就变成了盐碱地,令人痛心疾首,这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真的出问题了。”县委书记李雪荣反复强调:“生态环境是张北的生命线,没有生态就没有张北的长远发展。”
2008年,张北开始大力推行“生态立县”战略,彻底禁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管林护林,同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2006年以来,张北县节水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已达24万亩。节水农业相对传统农业节水30%到50%。同时,该县每年还进行10到20平方公里的风沙源治理,修国防坝、鱼鳞坑进行节水保水。从2008年启动张北县河道防护综合治理工程,着手治理了东洋河和安固里河部分河道。环绕安固里淖的大西湾、公会、海流图、二泉井四个乡镇共退耕还林24.85万亩,全县退耕还林面积92.76万亩。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多了,野兔、山鸡满地跑,过去张北没有的狍子现在也有了身影。到目前,依托各类绿化项目,全县成林面积150万亩,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森林生态体系,为安固里淖恢复蓄水创造了条件。
坝上其他3县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节水农业的发展,无疑也为安固里淖水面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尚义县新增膜下滴灌2.5万亩,膜下滴灌面积达到7.5万亩,节水灌溉达12万亩,占全部灌溉面积的80%左右。近年来已退耕还林54.5万亩,匹配荒山荒坡60万亩。
康保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8万亩,占全部灌溉面积的一半左右。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和风沙源治理总面积达295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沽源县累计退耕49.5万亩,还林99万亩,完成人工造林40多万亩,有林面积增加到了220万亩,草地202万亩,林草覆盖率达67.8%。3条主要河流得到治理,每年向首都输送净水2400万立方。19.5万亩盐碱地、风蚀沙地被改良,空气湿度提高了15%,年降水量增加了40—50毫米。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全县节水蔬菜面积达到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4.5万亩,有效节省了地下水资源开采,使“三河源”年向京津方向输水量达到8000万立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