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在地头完成,菜商们将菜稍加整理,装车直奔北京。
大规模集中采摘的蔬菜可暂存在村里几十个冷库中。
老刘是村办公室的常客,他上网可不是赶时髦,主要是为了解菜市行情。
家住京北丰宁坝上大滩镇的刘晋生一家,开始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近两月,自家种植的34亩蔬菜陆续成熟并进入了紧张的采收与销售阶段。
由于坝上地区海拔高,这里的气温比北京低了不少,昼夜温差达10摄氏度以上,因此在北京地区种植的蔬菜全面上市销售的后期,这里的菜则正好成熟,采摘进京的新鲜蔬菜正好平抑了北京逐渐走高的菜价。
蔬菜的种植成为这一地区农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拿老刘所在的村子来说,蔬菜种植面积在短短的4年中,由过去的70多亩变成了现在的3000多亩,这也基本上是当地的全部耕地了。菜种的多了,全村的人也就陆续富裕了起来。刘晋生与同村的村民相比,在种菜上他多动了几分脑筋。每年种植及销售前,他都会跑到电脑前仔细查看一番。按他的话讲,这就像看股票,对走势必须得清楚,什么紧缺种什么,什么蔬菜价格高卖什么。由于预测了今年的市场,老刘将蔬菜的品种增加到了6种,并且也扩大了种植面积。如今,地里的白菜刚刚成熟,山东、河南等地的菜商不请自来,找上了门。老刘只需坐在自家地头,钱就给送了过来。由于这里距离北京市区不到200公里,上午采摘装车的新鲜菜下午就会在北京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分流,最终摆上京城百姓的餐桌。
目前,整个河北的坝上地区的错季蔬菜的面积已超过70万亩,形成了夏秋蔬菜淡季生产基地。